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集中采集男性居民血样,得先有法律授权

集中采集男性居民血样,得先有法律授权

文章来源: 四环青年 于 2025-09-30 18:59:1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无论是从法律层面,还是实用层面,以及考虑到信息泄露的风险,有没有必要大规模采集个人遗传信息,非常值得审视。

9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公安局发布关于锡林浩特市集中采集男性居民血样并录入本地DNA数据库的通告,引发网友关注。

通告称,此举是为了推进“Y库”建设;本次血样采集的作用是完善公民身份信息,直接关联到个人身份证、护照等证件的办理,并且对于防范老人儿童走失、人员身份信息确认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在锡林浩特市之前,多地都曾开展集中采集男性居民血样的工作。

这一通告引发质疑。首先是来自法律层面的追问,很多人认为警方的举动于法无据。有关部门大规模采集公民的血样信息,需要得到法律的授权,但目前我国并没有相关法律规定。

血样信息作为生物个体最核心的遗传信息,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如果需要采集,需要“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还要遵循“最小必要”原则,即影响最小、范围最小。

再就是,很多人担心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此前很多案件显示,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不少系内部人员作案,将在履职过程中获得的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

尽管锡林浩特警方在通报中称“采集过程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居民个人信息及生物样本将依法严格保密,确保信息安全”,但是仍旧很难打消人们的疑虑,让人真正放心。

法律规定,采集人类遗传信息,居民“享有自愿参与和随时无条件退出的权利”。但是锡林浩特在通报中提到,血样采集“直接关联到个人身份证、护照等证件的办理”——有这样一个附加条件,居民有说“不”的权利吗?

当然也有人赞同各地警方建立“Y库”。所谓“Y库”,就是利用Y染色体的遗传信息来建立数据库。从生物原理上讲,Y染色体来自父系,一个家族中男性家庭成员的Y染色体基本是一致的。

这就意味着,只要录入家族中一个男性成员,在有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排查整个家族的男性血亲,可以缩小侦查范围,这是目前用于排查犯罪嫌疑人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这也是此次锡林浩特只要求采集男性居民血样的原因。

此前白银连环杀人案、南医大女生被害案等案件能告破,逍遥法外数十年罪犯被抓捕归案,受害人及其家人能讨回公道,“Y库”功不可没。

更现实层面的作用是DNA数据库和“打拐”DNA数据库配合,能帮助被拐卖的孩子找回亲生父母。所以一些人认为,为了公共安全,可以让渡一部分个人隐私。

三联生活周刊此前在报道中曾提到,建设“Y库”需要各地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不是采集个血样存起来这么简单。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基层民警“完全了解辖区内的家庭组织网络”,“类似于民族学调查家庭关系的做法”,标准的采集流程是选择一个大家族内关系相对较远的两个分支,各采集一份信息,如果有领养、收养或者基因突变的情况,再单独采集一份信息。

费时费力不落好,建成的数据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挥效力,一些基层民警也会因为工作压力大而抱怨。

不过,有行业专业人士分析,现在数据库用途相对单一,不能为医学或生物学科研提供帮助,还没有可操作的商业价值,认为公众不用过度担心信息安全。

即便如此,无论是从法律层面,还是实用层面,以及考虑到信息泄露的风险,有没有必要大规模采集个人遗传信息,非常值得审视。

如果有必要,也必须遵循一个前提,即从血样采集到信息保存,每个环节都得受到严格的法律、伦理和社会规范的制约,建立透明度更高的监督机制,实现公共安全与个人隐私权的平衡,杜绝信息泄露的风险。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6)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中美航班即将剧变!但还有一个更大的隐患
中国女行李箱猛撞日本男 她竟冷漠离开 后续演变成…
Meta大裁员 华人AI科学家惨遭解雇 X上公开炮轰!
安华调侃川普"爱破坏规矩" 川普秒回1句全场爆笑
这家美国航司被评“全球最令人厌恶航空公司”榜首




24小时讨论排行

加州州长纽森承认:正考虑2028年竞选美国总统
共军最新航母被看扁?美退将:战力不及"美军50年老航母"
美不课中国100%关税,北京延后管制稀土、买黄豆
稀土真的是中国卡美国西方脖子的“核选项”吗?
28秒穿越死亡线 解放军首曝机器狼抢滩杀敌画面
“党啊党,你为什么成了腐败的温床?”
经济学人:一旦美国撒手不管 台湾能有什么B计划?
北京三里屯“勇士”再现 挂布条痛斥共产党“邪教”
拆白宫东翼化为瓦砾! 川普“豪宴厅”募资名单曝光
贝森特预计:中国稀土管制会延后1年实施
“使命尚未完成” 哈里斯不排除2028年再战白宫
仅隔半小时!美军2机"在南海连环坠毁",5机组员全获救
班农指川普将“做多一届总统”:内部圈子已有计划
半小时2机坠海!中智库:美军南海行动"已达极限"2大原因曝
川普骂“史上最烂照片” 《时代》封面换了张帅照
被红毯高规格迎接 川普嗨到当众手舞足蹈 相当开心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集中采集男性居民血样,得先有法律授权

四环青年 2025-09-30 18:59:18


无论是从法律层面,还是实用层面,以及考虑到信息泄露的风险,有没有必要大规模采集个人遗传信息,非常值得审视。

9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公安局发布关于锡林浩特市集中采集男性居民血样并录入本地DNA数据库的通告,引发网友关注。

通告称,此举是为了推进“Y库”建设;本次血样采集的作用是完善公民身份信息,直接关联到个人身份证、护照等证件的办理,并且对于防范老人儿童走失、人员身份信息确认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在锡林浩特市之前,多地都曾开展集中采集男性居民血样的工作。

这一通告引发质疑。首先是来自法律层面的追问,很多人认为警方的举动于法无据。有关部门大规模采集公民的血样信息,需要得到法律的授权,但目前我国并没有相关法律规定。

血样信息作为生物个体最核心的遗传信息,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如果需要采集,需要“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还要遵循“最小必要”原则,即影响最小、范围最小。

再就是,很多人担心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此前很多案件显示,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不少系内部人员作案,将在履职过程中获得的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

尽管锡林浩特警方在通报中称“采集过程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居民个人信息及生物样本将依法严格保密,确保信息安全”,但是仍旧很难打消人们的疑虑,让人真正放心。

法律规定,采集人类遗传信息,居民“享有自愿参与和随时无条件退出的权利”。但是锡林浩特在通报中提到,血样采集“直接关联到个人身份证、护照等证件的办理”——有这样一个附加条件,居民有说“不”的权利吗?

当然也有人赞同各地警方建立“Y库”。所谓“Y库”,就是利用Y染色体的遗传信息来建立数据库。从生物原理上讲,Y染色体来自父系,一个家族中男性家庭成员的Y染色体基本是一致的。

这就意味着,只要录入家族中一个男性成员,在有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排查整个家族的男性血亲,可以缩小侦查范围,这是目前用于排查犯罪嫌疑人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这也是此次锡林浩特只要求采集男性居民血样的原因。

此前白银连环杀人案、南医大女生被害案等案件能告破,逍遥法外数十年罪犯被抓捕归案,受害人及其家人能讨回公道,“Y库”功不可没。

更现实层面的作用是DNA数据库和“打拐”DNA数据库配合,能帮助被拐卖的孩子找回亲生父母。所以一些人认为,为了公共安全,可以让渡一部分个人隐私。

三联生活周刊此前在报道中曾提到,建设“Y库”需要各地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不是采集个血样存起来这么简单。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基层民警“完全了解辖区内的家庭组织网络”,“类似于民族学调查家庭关系的做法”,标准的采集流程是选择一个大家族内关系相对较远的两个分支,各采集一份信息,如果有领养、收养或者基因突变的情况,再单独采集一份信息。

费时费力不落好,建成的数据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挥效力,一些基层民警也会因为工作压力大而抱怨。

不过,有行业专业人士分析,现在数据库用途相对单一,不能为医学或生物学科研提供帮助,还没有可操作的商业价值,认为公众不用过度担心信息安全。

即便如此,无论是从法律层面,还是实用层面,以及考虑到信息泄露的风险,有没有必要大规模采集个人遗传信息,非常值得审视。

如果有必要,也必须遵循一个前提,即从血样采集到信息保存,每个环节都得受到严格的法律、伦理和社会规范的制约,建立透明度更高的监督机制,实现公共安全与个人隐私权的平衡,杜绝信息泄露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