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41岁时所授专业暂停招生 大学老师的转型再出发之路

41岁时所授专业暂停招生 大学老师的转型再出发之路

文章来源: 澎湃新闻 于 2025-07-23 07:08:1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两年前,大学老师梁贺君所在的上海海洋大学物流工程专业面临暂停招生,一时间,教学与科研方向都断裂了。

2023年,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新工科”建设战略部署,上海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全面启动新一轮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在此次改革中,学院物流工程专业因学科布局调整暂停招生,涉及8名专任教师的转型发展问题。

那时的梁贺君41岁,内心一度充满抗拒与迷茫,不过,他还是选择主动拥抱变革,凭借大数据专业背景和前瞻性视野,不断学习和进取,2024年底成功转型至机器人工程专业,并通过企业挂职实践实现“人工智能+远洋渔业”的产教融合。

专业停招,正视、拥抱变化

物流工程专业暂停招生,对包括梁贺君在内的老师打击不可谓不大。就梁贺君来说,他已经在物流工程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像《冷链物流》《食品仓储与配送》这些课程,他都教授了多年,课堂节奏、教学设计、学生反馈都驾轻就熟。突然之间要重新备课、重新规划教学方向,这种感觉很不适应。

过去这些年,他也在智慧物流、供应链优化等领域积累了不少研究成果。但随着专业的调整,这些研究方向似乎一下子失去了依托,仿佛所有的努力都将被搁置甚至废弃。

学院调整梁贺君到机器人工程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涉及《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机器人操作系统仿真》课程,而梁贺君此前教授过《数据科学》等课程,转型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不过,这是一个高度交叉融合的新工科方向,涉及机械、电气、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对他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面临新挑战,他意识到,这次专业调整并不是一次被动的“撤退”,而是一次主动的“升级”。它不仅仅是岗位的变化,更是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和实践能力的一次全方位重构。如果不能正视变化、拥抱变化,那就只能被时代淘汰。

为此,为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他开始系统地学习相关课程内容,查阅大量资料,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在具有大数据分析的专业背景下,他很快就弥补了机械、电气、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知识短板。

升级:新的任务和产教融合

2023年11月,梁贺君前往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挂职。这段经历成为他转型过程中的关键转折点。在企业一线的工作让他真正接触到远洋渔业智能装备、远洋渔业数字化、AI大模型等前沿的应用。这次宝贵的经历更为他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行业动态、积累实战经验的平台。

2025年3月,梁贺君跟船出海捕捞。本文图片均为 上海海洋大学 供图

其间,他主动到舟山、烟台、深圳等地的远洋捕捞船、渔获加工厂等生产一线,与公司的技术骨干、管理人员交流探讨,了解远洋渔业在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方面的需求和痛点,为后续的科研工作找准了方向。

“远洋渔场高精自主导航探鱼智能艇研发与应用示范”“AI国际履约助手及合规在线学习平台研发项目”“超低温蓝鳍金枪鱼高品质海产品开发及市场推广”等一系列科研项目的顺利获批,成为他挂职工作的成绩单。其中,“远洋渔场高精自主导航探鱼智能艇研发与应用示范” 项目为中农发揭榜挂帅项目,旨在研发出具备高精自主导航和探鱼功能的智能艇,应用于远洋渔场,将大大提高远洋渔业的捕捞效率和精准度。

此外,他还获批了教委市级项目“基于AI大模型的远洋渔业国际履约助手”。这些项目的成功立项,为他的科研工作注入了动力。

梁贺君汇报远洋渔业国际履约AI大模型助手项目进展。

返校后,梁贺君积极投身“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主持了三门校级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他尝试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与机器人工程深度融合,探索更具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模式。

这个过程中,他的感悟颇深:所谓转型,并不是放弃过去,而是将过往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整合、拓展和再创造。如今,梁贺君已逐步融入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发展之中,并成为渔业工程与装备团队的核心成员。

从最初的抗拒与不安,到后来的接受与适应,再到现在的热爱与投入,这是一段艰难却充实的成长之路。虽然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但他始终坚信:只有主动求变、持续学习,才能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站稳脚跟。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中美航班即将剧变!但还有一个更大的隐患
川普骂“史上最烂照片” 《时代》封面换了张帅照
26岁女歌手遭卖到缅甸诈骗园 器官被摘遗体被烧
被红毯高规格迎接 川普嗨到当众手舞足蹈 相当开心
北京三里屯“勇士”再现 挂布条痛斥共产党“邪教”




24小时讨论排行

加州州长纽森承认:正考虑2028年竞选美国总统
稀土真的是中国卡美国西方脖子的“核选项”吗?
28秒穿越死亡线 解放军首曝机器狼抢滩杀敌画面
美不课中国100%关税,北京延后管制稀土、买黄豆
经济学人:一旦美国撒手不管 台湾能有什么B计划?
中国女行李箱猛撞日本男 她竟冷漠离开 后续演变成…
共军最新航母被看扁?美退将:战力不及"美军50年老航母"
拆白宫东翼化为瓦砾! 川普“豪宴厅”募资名单曝光
班农指川普将“做多一届总统”:内部圈子已有计划
普丁大赞无敌!俄成功试射"海燕"新型核动力巡弋飞弹
贝森特预计:中国稀土管制会延后1年实施
剑指中国!川普组建“黄金舰队” 考虑重拾“战舰概念”
安华调侃川普"爱破坏规矩" 川普秒回1句全场爆笑
仅隔半小时!美军2机"在南海连环坠毁",5机组员全获救
“党啊党,你为什么成了腐败的温床?”
西方舆论:中国正赢得贸易战 “中美大和解”不会发生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41岁时所授专业暂停招生 大学老师的转型再出发之路

澎湃新闻 2025-07-23 07:08:12

两年前,大学老师梁贺君所在的上海海洋大学物流工程专业面临暂停招生,一时间,教学与科研方向都断裂了。

2023年,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新工科”建设战略部署,上海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全面启动新一轮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在此次改革中,学院物流工程专业因学科布局调整暂停招生,涉及8名专任教师的转型发展问题。

那时的梁贺君41岁,内心一度充满抗拒与迷茫,不过,他还是选择主动拥抱变革,凭借大数据专业背景和前瞻性视野,不断学习和进取,2024年底成功转型至机器人工程专业,并通过企业挂职实践实现“人工智能+远洋渔业”的产教融合。

专业停招,正视、拥抱变化

物流工程专业暂停招生,对包括梁贺君在内的老师打击不可谓不大。就梁贺君来说,他已经在物流工程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像《冷链物流》《食品仓储与配送》这些课程,他都教授了多年,课堂节奏、教学设计、学生反馈都驾轻就熟。突然之间要重新备课、重新规划教学方向,这种感觉很不适应。

过去这些年,他也在智慧物流、供应链优化等领域积累了不少研究成果。但随着专业的调整,这些研究方向似乎一下子失去了依托,仿佛所有的努力都将被搁置甚至废弃。

学院调整梁贺君到机器人工程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涉及《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机器人操作系统仿真》课程,而梁贺君此前教授过《数据科学》等课程,转型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不过,这是一个高度交叉融合的新工科方向,涉及机械、电气、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对他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面临新挑战,他意识到,这次专业调整并不是一次被动的“撤退”,而是一次主动的“升级”。它不仅仅是岗位的变化,更是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和实践能力的一次全方位重构。如果不能正视变化、拥抱变化,那就只能被时代淘汰。

为此,为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他开始系统地学习相关课程内容,查阅大量资料,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在具有大数据分析的专业背景下,他很快就弥补了机械、电气、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知识短板。

升级:新的任务和产教融合

2023年11月,梁贺君前往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挂职。这段经历成为他转型过程中的关键转折点。在企业一线的工作让他真正接触到远洋渔业智能装备、远洋渔业数字化、AI大模型等前沿的应用。这次宝贵的经历更为他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行业动态、积累实战经验的平台。

2025年3月,梁贺君跟船出海捕捞。本文图片均为 上海海洋大学 供图

其间,他主动到舟山、烟台、深圳等地的远洋捕捞船、渔获加工厂等生产一线,与公司的技术骨干、管理人员交流探讨,了解远洋渔业在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方面的需求和痛点,为后续的科研工作找准了方向。

“远洋渔场高精自主导航探鱼智能艇研发与应用示范”“AI国际履约助手及合规在线学习平台研发项目”“超低温蓝鳍金枪鱼高品质海产品开发及市场推广”等一系列科研项目的顺利获批,成为他挂职工作的成绩单。其中,“远洋渔场高精自主导航探鱼智能艇研发与应用示范” 项目为中农发揭榜挂帅项目,旨在研发出具备高精自主导航和探鱼功能的智能艇,应用于远洋渔场,将大大提高远洋渔业的捕捞效率和精准度。

此外,他还获批了教委市级项目“基于AI大模型的远洋渔业国际履约助手”。这些项目的成功立项,为他的科研工作注入了动力。

梁贺君汇报远洋渔业国际履约AI大模型助手项目进展。

返校后,梁贺君积极投身“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主持了三门校级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他尝试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与机器人工程深度融合,探索更具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模式。

这个过程中,他的感悟颇深:所谓转型,并不是放弃过去,而是将过往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整合、拓展和再创造。如今,梁贺君已逐步融入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发展之中,并成为渔业工程与装备团队的核心成员。

从最初的抗拒与不安,到后来的接受与适应,再到现在的热爱与投入,这是一段艰难却充实的成长之路。虽然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但他始终坚信:只有主动求变、持续学习,才能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