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6月29日,日本大坂,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左)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右)举行双边会晤。(Reuters)
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计划下週在韩国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中美围绕关税和稀土的博弈将成为焦点。本月初,基于美国进一步收紧高科技出口限制,中国进一步加强了稀土出口管控,引发白宫连续一週针对中国的吐槽:美国财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甚至将中国置于全球经济的对立面。但在美西方媒体舆论看来,事实并非如此。
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网站10月23日连刊两篇文章,称中国正在赢得这场和美国的贸易战。美国智库企业研究所(AEI)的常驻学者、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国际事务教授布兰兹(Hal Brands)10月19日甚至发文断言,中国已经赢得了这场川普想要的贸易战。
它们普遍认为,中国已经学会如何在贸易战中像美国那样有效地升级应对与巧妙反制,不仅在贸易战中掌握主动权,更在塑造未来全球经济与权力格局。
布兰兹称,中美近几週围绕稀土出口的博弈发生在月底川普访韩并与中方举行会晤的背景下,历史学家会认为这是世界进入“经济战新纪元”的标志性时刻。川普一方面寻求“伟大而美丽的贸易协议”,并和中国相处得很好,但背后隐藏着两个更冷酷的现实。
首先,全球经济的武器化竞争正急剧升级。中国几十年来致力于主导关键产业与科技;近年来,美国则以出口管制与制裁维护技术优势。如今,中国开始以更娴熟、更自信的方式複制美国的手法,展示出真正的“经济报复”能力。其次,所谓“中美大和解”并不会到来,根本原因在于,中美竞争植根于双方结构性利益冲突,而非彼此误解。因此,即便未来达成短暂的协议,中美关係根本走向也不可能发生改变。经济主导权、亚太力量平衡与全球影响力之争,注定将持续并加剧。
布兰兹认为,“川普2.0” 误判了形势。川普在第一任期开启了“对华强硬路线”,并被拜登(Joe Biden)政府所延续。重返白宫后,川普任命了强硬派内阁成员,例如国务卿鲁比奥(Marco Rubio)与时任国家安全顾问沃尔兹(Michael Waltz,已转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并对中国发出高关税威胁。
然而,中国的反制,尤其是限制稀土出口,让川普倍感意外,打击了美国制造业和国防产业。川普被迫转向“交易模式”,四处寻求妥协,并和中国举行了四轮经贸对话,部份关税与科技限制举措被暂缓执行。川普被迫让步,这令中国掌握了主动权(escalation dominance)。
更重要的是,中国新规要求即便含有微量稀土的产品也需出口许可,意味着它能影响从半导体到能源设备的全球供应链。这种制度不仅具备经济威慑力,也能迫使外国企业上交敏感数据——经济胁迫与情报收益相辅相成。这比美国的出口管制更全面,堪称中国版“经济战宣言”。
另外,布兰兹提到,在地缘政治层面,中国也在加快推行“全球治理倡议”(Global Governance Initiative),并在人工智能(AI)规范、国际金融援助与基础设施领域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
反观川普2.0政府,其虽在推进国内稀土产业、AI创新和强化同盟友的协调,但同时又与欧洲和亚洲盟友陷入贸易摩擦。这种矛盾心态削弱了美国战略的一致性。如果川普只是依赖个人关係与交易思维来“管理对华关係”,而非系统地应对竞争,美国终将付出代价。
《经济学人》23日的题为“中国利用美国贸易武器击败美国”的文章称,中国7年前被川普1.0“卡脖子”的境遇下反思自身技术短板,并系统性地筹划了如何应对川普2.0。如今,这种战略远见使中国在贸易战中佔据主动。
面对川普政府的关税与出口限制,中国通过反制措施,包括大豆禁购、对美企调查及稀土出口管制,成功迫使美国多次让步。中国的制造业规模与供应链支配地位成为其有力“武器”,而新出台的稀土与锂电出口许可制度,标志其正在塑造新的全球贸易规则。
另一篇题为《为什么中国正在赢得贸易战》的文章说,当川普重返白宫时,他的对华贸易立场非常明确:提升关税、加大高科技贸易管制。然而,半年多过去,中国反而比美国更放鬆。
第一,中国经受住了美国的胁迫,并在反制时表现出高超的技巧,掌握了主导权。一些川普的批评者将此称为“TACO”(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川普总是退缩)。但更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的实力、应战准备与灵活应对能力。那些声称中国陷入“危机”的人应看到,中国股市今年以来以美元计上涨了34%,是标普500指数涨幅的两倍。
第二,中国的反制愈发高明,在川普对中国集装箱船徵收港口税后,中国立即对美方港口徵收类似费用。中国还计划对杜邦(DuPont)、谷歌(Google)、英伟达(Nvidia)和高通(Qualcomm)等美企发起反垄断调查。中国暂停购买美国大豆后,川普核心选民、中西部农民深受打击。儘管美国在部份关键领域(如飞机引擎)仍掌握“卡脖子”优势,但中国正全力推动供应链“去美化”,同时让中国成为其他国家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理论上,川普可以进一步加码,切断中国对美元结算体系的接入,但他大概率不会这么做,因为那会引发金融市场动盪,反噬美国自身。在这场针锋相对的较量中,中国正通过试验与调整,建立一套新的全球贸易规范体系。
如今中国的贸易格局已经改变:截至9月的一年间,中国货物出口总体增长超过8%,而对美出口却下降了27%。中国对稀土出口新规显示,中国试图建立一种全球许可制度—这是比美国管控半导体更强硬的方案。未来,西方将看到更多例子:中国将利用自己作为“全球最大制造国与70多个国家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重塑贸易规则。
第三个原因是,这场贸易战让中国变得更强,而非更弱。中国面临地产业低迷、消费乏力、产能过剩等诸多挑战,但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川普的“霸凌”反而验证了中国打造科技工业强国的重要性。
总之,西方舆论已经注意到,川普发动贸易战8年来,中国已在与美国的博弈中佔据主动。中国从被动防御者变为规则的主动重塑者,川普2.0政府正在被迫适应这种范式转移。当然,经济武器化并不符合任何经济体的利益。无论谁在这场贸易战中占据领先地位,全球开放贸易体系的萎缩,最终将让所有人成为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