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放心 AI不会取代你们” 员工响应老板号召拥抱AI 结果被裁

“放心 AI不会取代你们” 员工响应老板号召拥抱AI 结果被裁

文章来源: CSDN 于 2025-10-14 10:18:5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面对老板要求你用 AI——该顺从还是拒绝?

2025 年的企业职场,几乎没有人能避开 AI。从世界 500 强到创业小厂,几乎每家公司的内部邮件都在说:“请大家多尝试使用 AI 工具,提高效率,看看能不能整合到我们的业务流程中。”

在表面上,这是一次“效率革命”;但在很多员工眼中,这更像是一场“算法洗牌”——谁懂 AI,谁就能留下;谁看不懂提示词、写不好 Prompt,就可能成为下一轮被优化的对象。

然而,现实似乎比这还要残酷:一位在美国教育科技公司工作了 17 年的资深内容专家 Kevin Cantera,明明积极响应号召并拥抱 AI,却还是从“AI 的热心用户”,一步步走到了“被 AI 替代”的那一天。

  “我把大模型当成合作者”,结果,它成了老板的新宠

Kevin Cantera 是一位内容研究员兼写作者,擅长写作、研究和历史知识整理。当公司宣布要尝试 ChatGPT 和微软 Copilot 时,他并没有像一些老同事那样抵触,反而第一个报名使用。

回忆起那段时间,Kevin Cantera 甚至将其形容为“效率爆炸”的黄金期:

“作为写作者,AI 简直是个神奇的工具。我把大模型当成一个合作伙伴。我学会了怎么设计高质量 prompt,去让它产出更准确、不瞎编的内容。当然我也会手动校对、改写,来保证质量……我的效率翻倍都不止。”

结果呢?在新一轮裁员中,Kevin Cantera 和几十位内容同事一同被解雇——职位由 AI 工具接手。颇为讽刺的是,就在几个月前,他的直属上司还安慰他们:“放心,AI 只是辅助,不会取代你们的。”

这场戏剧性的反转让 Kevin Cantera 意识到一个残酷的现实:他以为自己在训练 AI 成为自己的助理,但在老板眼里,他其实只是在训练自己的替代者。

  AI 裁员潮下的“无声内卷”

当然,Kevin Cantera 不是唯一的受害者。

过去一年中,全球范围内大量企业在 AI 浪潮下“优化”人力配置——一些公司直接裁掉整支内容、客服或市场团队,转而让员工使用 AI 工具完成所有文案与素材生产。

管理层的逻辑很简单:“既然 AI 可以写,为什么还要请人?”

可是,那些留下的“幸存者们”也并没有因此变得轻松。他们被要求承担更多工作量,同时还要“监督AI产出”,为系统生成的低质内容“擦屁股”。这种新型劳动现象在国外被讽刺地称为 “workslop(工作废料)”——意为“AI 的烂活儿”,指那些由 AI 生成的看似不错、实则语义错误、逻辑混乱的工作内容。

不仅如此,来自 MIT 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有高达 95% 的企业在引入 AI 后,并未看到显著的营收提升。”更糟糕的是,部分团队的工作流程反而因引入AI变得更加混乱低效,因为员工要花更多时间去“修复 AI 的 Bug”上,而不是创造新价值。

正如 Kevin Cantera 所说的:“我知道他们会对 AI 的结果做一点筛查,但同时他们也裁掉了大量真正懂业务的领域专家。想到公司可能直接采用 AI 的内容、没有质量审核、也没有人负责把关……我觉得这太可怕了。”

  那么,面对老板要求你用 AI——该顺从还是拒绝?

所以问题来了,当老板要求你开始“用 AI 提效”,到底该如何应对?其实,如果老板早就打算替换你,其实你无论怎么选择,都改变不了他们的成本策略。但是,你可以决定自己“被动出局”,还是“主动拥有技术话语权”。

本质上来说,如今工作中 AI 的引入不仅仅是一次“工具升级”,而是一场“权力结构重排”。在以往的工作中,人掌控工具;而现在,越来越多企业在让工具定义流程——人类员工要适应AI的逻辑,而非让AI服务于人的判断。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越来越多中年员工开始感到焦虑:他们并不是不会学习新技术,而是意识到“AI 不是帮你干活,而是帮老板省人”。

然而,逃避 AI 可能暂时安全,但长期不接触风险会更大,毕竟 AI 已经从实验室走进了几乎所有行业。真正的出路,或许是把 AI 当作一种必须理解的“工作环境变量”,而不是信仰或敌人:

● 学会 AI 工具的底层逻辑,而不是只会点按钮

● 让自己变成团队里能评估 AI 输出质量的那个人

● 保持人类判断力,成为“AI 审核 / 风控 / 审稿 / 质量总监”角色,而不是“纯生产型执行者”

AI 不会立刻让所有人失业,但它正在重新定义“谁更重要”。对老板而言,AI 是降本利器;对员工而言,它是新的竞争标准;对像 Kevin Cantera 这样认真拥抱AI的人而言,它可能既是助推器,也是告别信。

因此最现实的选择,或许并不是一味地“拥抱或抗拒”AI,而是学会如何“在 AI 时代保住判断权”。

参考链接:https://futurism.com/artificial-intelligence/man-embraces-ai-at-work-replaced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6)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苹果新手机开售即破发,砍单到几乎停产
美中谈判"几乎完成协议",美贸易代表:可交川习签署
BBC:中共四中全会释出的三个讯息
国产电动车撞向十堰重庆路小学,多名学生和家长死伤
川普神秘金主曝光!梅隆"慨捐3000万"替五角大厦发薪




24小时讨论排行

痛批川普是「暴君」贺锦丽:我可能再战白宫!
普丁大赞无敌!俄成功试射"海燕"新型核动力巡弋飞弹
稀土真的是中国卡美国西方脖子的“核选项”吗?
杨振宁遗体告别式未见中共高层出席 更像民间性质
北京三里屯“勇士”再现 挂布条痛斥共产党“邪教”
28秒穿越死亡线 解放军首曝机器狼抢滩杀敌画面
拆白宫东翼化为瓦砾! 川普“豪宴厅”募资名单曝光
班农指川普将“做多一届总统”:内部圈子已有计划
剑指中国!川普组建“黄金舰队” 考虑重拾“战舰概念”
贝森特预计:中国稀土管制会延后1年实施
特朗普再度指责加拿大播放反关税广告,宣布将加征10%关税
川普骂“史上最烂照片” 《时代》封面换了张帅照
中美航班即将剧变!但还有一个更大的隐患
西方舆论:中国正赢得贸易战 “中美大和解”不会发生
被红毯高规格迎接 川普嗨到当众手舞足蹈 相当开心
经济学人:一旦美国撒手不管 台湾能有什么B计划?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放心 AI不会取代你们” 员工响应老板号召拥抱AI 结果被裁

CSDN 2025-10-14 10:18:50

面对老板要求你用 AI——该顺从还是拒绝?

2025 年的企业职场,几乎没有人能避开 AI。从世界 500 强到创业小厂,几乎每家公司的内部邮件都在说:“请大家多尝试使用 AI 工具,提高效率,看看能不能整合到我们的业务流程中。”

在表面上,这是一次“效率革命”;但在很多员工眼中,这更像是一场“算法洗牌”——谁懂 AI,谁就能留下;谁看不懂提示词、写不好 Prompt,就可能成为下一轮被优化的对象。

然而,现实似乎比这还要残酷:一位在美国教育科技公司工作了 17 年的资深内容专家 Kevin Cantera,明明积极响应号召并拥抱 AI,却还是从“AI 的热心用户”,一步步走到了“被 AI 替代”的那一天。

  “我把大模型当成合作者”,结果,它成了老板的新宠

Kevin Cantera 是一位内容研究员兼写作者,擅长写作、研究和历史知识整理。当公司宣布要尝试 ChatGPT 和微软 Copilot 时,他并没有像一些老同事那样抵触,反而第一个报名使用。

回忆起那段时间,Kevin Cantera 甚至将其形容为“效率爆炸”的黄金期:

“作为写作者,AI 简直是个神奇的工具。我把大模型当成一个合作伙伴。我学会了怎么设计高质量 prompt,去让它产出更准确、不瞎编的内容。当然我也会手动校对、改写,来保证质量……我的效率翻倍都不止。”

结果呢?在新一轮裁员中,Kevin Cantera 和几十位内容同事一同被解雇——职位由 AI 工具接手。颇为讽刺的是,就在几个月前,他的直属上司还安慰他们:“放心,AI 只是辅助,不会取代你们的。”

这场戏剧性的反转让 Kevin Cantera 意识到一个残酷的现实:他以为自己在训练 AI 成为自己的助理,但在老板眼里,他其实只是在训练自己的替代者。

  AI 裁员潮下的“无声内卷”

当然,Kevin Cantera 不是唯一的受害者。

过去一年中,全球范围内大量企业在 AI 浪潮下“优化”人力配置——一些公司直接裁掉整支内容、客服或市场团队,转而让员工使用 AI 工具完成所有文案与素材生产。

管理层的逻辑很简单:“既然 AI 可以写,为什么还要请人?”

可是,那些留下的“幸存者们”也并没有因此变得轻松。他们被要求承担更多工作量,同时还要“监督AI产出”,为系统生成的低质内容“擦屁股”。这种新型劳动现象在国外被讽刺地称为 “workslop(工作废料)”——意为“AI 的烂活儿”,指那些由 AI 生成的看似不错、实则语义错误、逻辑混乱的工作内容。

不仅如此,来自 MIT 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有高达 95% 的企业在引入 AI 后,并未看到显著的营收提升。”更糟糕的是,部分团队的工作流程反而因引入AI变得更加混乱低效,因为员工要花更多时间去“修复 AI 的 Bug”上,而不是创造新价值。

正如 Kevin Cantera 所说的:“我知道他们会对 AI 的结果做一点筛查,但同时他们也裁掉了大量真正懂业务的领域专家。想到公司可能直接采用 AI 的内容、没有质量审核、也没有人负责把关……我觉得这太可怕了。”

  那么,面对老板要求你用 AI——该顺从还是拒绝?

所以问题来了,当老板要求你开始“用 AI 提效”,到底该如何应对?其实,如果老板早就打算替换你,其实你无论怎么选择,都改变不了他们的成本策略。但是,你可以决定自己“被动出局”,还是“主动拥有技术话语权”。

本质上来说,如今工作中 AI 的引入不仅仅是一次“工具升级”,而是一场“权力结构重排”。在以往的工作中,人掌控工具;而现在,越来越多企业在让工具定义流程——人类员工要适应AI的逻辑,而非让AI服务于人的判断。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越来越多中年员工开始感到焦虑:他们并不是不会学习新技术,而是意识到“AI 不是帮你干活,而是帮老板省人”。

然而,逃避 AI 可能暂时安全,但长期不接触风险会更大,毕竟 AI 已经从实验室走进了几乎所有行业。真正的出路,或许是把 AI 当作一种必须理解的“工作环境变量”,而不是信仰或敌人:

● 学会 AI 工具的底层逻辑,而不是只会点按钮

● 让自己变成团队里能评估 AI 输出质量的那个人

● 保持人类判断力,成为“AI 审核 / 风控 / 审稿 / 质量总监”角色,而不是“纯生产型执行者”

AI 不会立刻让所有人失业,但它正在重新定义“谁更重要”。对老板而言,AI 是降本利器;对员工而言,它是新的竞争标准;对像 Kevin Cantera 这样认真拥抱AI的人而言,它可能既是助推器,也是告别信。

因此最现实的选择,或许并不是一味地“拥抱或抗拒”AI,而是学会如何“在 AI 时代保住判断权”。

参考链接:https://futurism.com/artificial-intelligence/man-embraces-ai-at-work-replac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