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医闹”已成业界常态 其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视频)

“医闹”已成业界常态 其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文章来源: VOA 于 2019-12-30 10:23:4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上星期,北京发生一起患者家属持刀将医生割喉致死的事件,引发了中国舆论和民间的极大反响。据中国各大媒体报道,一名高龄患者家属12月24日早晨在北京朝阳区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将一名女医师刺成重伤致其死亡。

犯罪嫌疑人孙某目前已被检察机关以涉嫌故意杀人罪批捕。这是中国近年来暴力伤害医生事件的最新一起。据统计,在2009至2018十年间,中国媒体共报道了295起伤医事件,362名医护人员受伤。

另据统计, 2001年以来,有至少50名医务工作者因暴力伤医事件而失去生命。暴力伤医事件在中国为何屡屡发生,这些暴力事件背后反映出中国怎样的医患关系,又折射出中国医疗制度下哪些深层次的问题。

嘉宾:公共卫生治疗项目主任贾平;独立时评人横河

公共卫生治疗项目主任贾平认为中国的医患关系在制度设计上被放到了对立面上,医患矛盾缺乏一种独立的、良好的、透明的解决机制。中国的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归结为两点。

第一点,医和患这两个群体在目前我国的医疗服务制度设计的总体的环境当中,被放置到了容易产生矛盾的关节点上。

其次,医患矛盾缺乏一种独立的、良好的、透明的解决机制。医患关系在制度设计上被放到了对立面上,有很多制度设计实际上是促进了、刺激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患者往往需要的是一种可行性、可负担性。

如果医疗资源不丰富、不均衡,医生是不够的,那么可行性、可负担性就会出现问题,这样就出现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对于病患群体的可负担性问题上,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报销制度,医患双方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

贾平还认为经济体制改革和体制改革的不相配套导致了目前医疗体系中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改革开放以后,原有的公费医疗被打破了,出现了拨款和政府资源的减少的客观现实。资源的减少导致部分医院被推向市场。没有一个良好的解决机制,同时各种行政干预太多。在进行了大规模的市场化改革后,市场的主体多元化,导致市场的扭曲。整个制度的设计没有把对这些问题的监管、平衡纳入进去,这是产生一切问题的根源。

有分析认为,这起事件折射出中国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问题。中国医患关系紧张,其根本原因是什么?横河说大规模的医患紧张关系跟中国特色的医疗改革、医疗产业化有直接关系。在大多数国家,医生是服务行业,是为病人服务的,在服务中,从专业角度,治病救人是第一位的。因为给予的是很好的服务,所以收入都比较高。但是中国的医疗产业化,淡化了医生治病救人的服务功能,强化了买卖关系。当然在其他国家也有这样情况,但是在其他国家是付费多少、享受多少服务。

在中国,这方面就比较弱,医疗产业化的结果就是在病人和医生之间不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是相对对立的紧张关系。就这个案例来说,有个很奇怪的问题,至少在美国,如果你向医生发出威胁,警方会马上介入,这属于刑事犯罪。

另外,更具体地说,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是以药养医,因为政府没有补贴,医院就想尽办法从病人那里找钱。中国的医生和药在一起,这在美国也不是这样的,医生和药是分开的系统,医生为你开这种药,是没有好处的。中国以药养医,就造成收入问题。

另外在中国,其他的服务跟不上,在这个案例中就存在这种问题,高龄晚期患者在美国会转入关怀医院去,已经不提供治疗,但是也会提供服务。但是这些制度都是表面现象,关键问题是,在中国大陆现在都是互害社会,无论是食品还是什么,做这种服务的人是不会消费自己的产品的。但是医疗部门的特征就是为病人服务的,和生命有关,和其他领域的互害关系相比,就更加突出。

有分析认为,这起事件折射出中国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问题。中国医患关系紧张,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横河说大规模的医患紧张关系跟中国特色的医疗改革、医疗产业化有直接关系。在大多数国家,医生是服务行业,是为病人服务的,在服务中,从专业角度,治病救人是第一位的。因为给予的是很好的服务,所以收入都比较高。

但是中国的医疗产业化,淡化了医生治病救人的服务功能,强化了买卖关系。当然在其他国家也有这样情况,但是在其他国家是付费多少、享受多少服务。

在中国,这方面就比较弱,医疗产业化的结果就是在病人和医生之间不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是相对对立的紧张关系。

就这个案例来说,有个很奇怪的问题,至少在美国,如果你向医生发出威胁,警方会马上介入,这属于刑事犯罪。

另外,更具体地说,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是以药养医,因为政府没有补贴,医院就想尽办法从病人那里找钱。中国的医生和药在一起,这在美国也不是这样的,医生和药是分开的系统,医生为你开这种药,是没有好处的。中国以药养医,就造成收入问题。

另外在中国,其他的服务跟不上,在这个案例中就存在这种问题,高龄晚期患者在美国会转入关怀医院去,已经不提供治疗,但是也会提供服务。但是这些制度都是表面现象,关键问题是,在中国大陆现在都是互害社会,无论是食品还是什么,做这种服务的人是不会消费自己的产品的。但是医疗部门的特征就是为病人服务的,和生命有关,和其他领域的互害关系相比,就更加突出。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法规司司长赵宁表示,这不是一起医疗纠纷问题,而是一起非常严重的刑事案件。为什么中国国家卫健委不认可这起事件源于医疗纠纷?去年,中国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说,尽管对医护人员的袭击看似令人担忧,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他说,2016年中国诊疗量为80亿,这一数字相当于世界总人口。而同期医疗争端为5万件,只占总量的很小一部分。因此,他的结论是中国不存在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

横河说从案子性质来说,当然是个刑事案件,而且是严重的刑事案件,但并不表示这不是医患纠纷,医患纠纷导致了刑事案件,这不能分开说。

医患之间的纠纷牵扯到几个问题,一个是怎么定性这个案例。在中国大陆有很多医闹的行为,很多已经是职业医闹了,职业医闹的案子多大程度上被定性为医患纠纷?很多没有解决的、被调节的纠纷既没有赔偿,也没有走刑事渠道,这其实是维稳思维在医疗界的反映。

案子越少越好,群体事件到了一定程度后,就不再报道或者上报了。官方数据有多大程度值得相信,是另一回事。

平均来说,美国的医患纠纷都是走的法律渠道,所以美国有保险,官司,用比较文明的方法来解决。中国不在法律或者申诉体系中,体系不完善,还是维稳思维。并不把这个作为社会上需要解决的矛盾。这种事情长期存在而不被重视,整个当局不把它作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内部系统的维稳需要。

《纽约时报》2018年发表过一篇长篇报道,讨论中国的医疗制度危机。(《纽约时报》:中国的医疗制度危机:排大队、“医闹”与不信任)这篇报道提到,中国80年代开始的经济改革,导致了中国整个医疗制度的解体,“政府补贴大幅削减,医院不得不想办法来创收。”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不是导致目前医疗制度出现一些严重问题的原因?

横河说医疗改革和经济改革存在同样问题,这是个整体的问题。中国的经济和中国的医疗都是两边占,既不是私有制,也不是公有制。

医疗在国际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国家包揽,福利国家是这样。美国是私有制,政府是调控作用。中国现在是两边占,经济上要求自己养自己,但是行政上就加以干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特色医疗体系,这种矛盾是不能用行政改革的方法来解决的。

医疗资源有分配不平等的问题。比如达到几级高干了,就全包并且医疗资源非常好,但是老百姓和中产阶级依靠医疗保险,到了一半的老百姓就很困难了。

医疗资源整体上看是缺乏,但是更严重的问题是分配不平衡。权贵集团不会放弃他们优厚的医疗待遇的。所有社会问题在中国大陆的医疗体系都落实到了医生和患者之间。患者不知道找谁,只能找给他治病的医生。这对医生来说很不公平,但是制度就是不希望你上交这种矛盾,也没有仲裁机构。

在中国,这些问题目前没法解决,比如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平,还有人才流动,人才流动也是同样的问题,就是它不是完全私有化,而是行政干预的私有化,这是最糟糕的制度。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23)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川普政绩再添一笔!高市早苗:5500亿美元投资协议不重谈
白宫公布美中协议详情,安世半导体中国工厂将恢复出货
父亲被骗保几个月了,今天才发现
"召妓40人"五星饭店嗨玩!安德鲁王子访泰,荒淫行径曝光
特朗普恭维习近平,华盛顿对北京很强硬




24小时讨论排行

ICE机场内抓人!女子哭喊 专家心碎 网友却叫好
华尔街日报:川习会后,美企继续将生产线移出中国
留学生自曝:在中国留学不花一分钱 月领5500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其实美国非常害怕中国”
奥巴马又怼特朗普政府,“无法无天!”
美国有望迎首位穆斯林纽约市长 奥巴马愿当他智囊
中国崛起为全球科研强国:这对欧洲意味着什么?
美国政府关门时长逼近历史纪录,特朗普误判民主党决心
出战打耳光大赛 中国功夫大师惨遭KO倒地昏迷
中国官媒“写错习近平”名字!编辑下场惨了
“未雨绸缪,中国正迅速充实石油储备”
逼俯卧撑500下才能领薪水 硅谷CEO被枪杀弃尸始末
中共如何用“B型台独”来打击“A型台独”?
习特会未谈台湾:不谈本身即信号 中美技术性喘息
川普宣布停产1美分硬币 交易时须“四舍五入” 业者困扰
《富爸爸》再示警!将迎大崩盘 点名4资产可避险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医闹”已成业界常态 其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VOA 2019-12-30 10:23:40

上星期,北京发生一起患者家属持刀将医生割喉致死的事件,引发了中国舆论和民间的极大反响。据中国各大媒体报道,一名高龄患者家属12月24日早晨在北京朝阳区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将一名女医师刺成重伤致其死亡。

犯罪嫌疑人孙某目前已被检察机关以涉嫌故意杀人罪批捕。这是中国近年来暴力伤害医生事件的最新一起。据统计,在2009至2018十年间,中国媒体共报道了295起伤医事件,362名医护人员受伤。

另据统计, 2001年以来,有至少50名医务工作者因暴力伤医事件而失去生命。暴力伤医事件在中国为何屡屡发生,这些暴力事件背后反映出中国怎样的医患关系,又折射出中国医疗制度下哪些深层次的问题。

嘉宾:公共卫生治疗项目主任贾平;独立时评人横河

公共卫生治疗项目主任贾平认为中国的医患关系在制度设计上被放到了对立面上,医患矛盾缺乏一种独立的、良好的、透明的解决机制。中国的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归结为两点。

第一点,医和患这两个群体在目前我国的医疗服务制度设计的总体的环境当中,被放置到了容易产生矛盾的关节点上。

其次,医患矛盾缺乏一种独立的、良好的、透明的解决机制。医患关系在制度设计上被放到了对立面上,有很多制度设计实际上是促进了、刺激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患者往往需要的是一种可行性、可负担性。

如果医疗资源不丰富、不均衡,医生是不够的,那么可行性、可负担性就会出现问题,这样就出现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对于病患群体的可负担性问题上,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报销制度,医患双方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

贾平还认为经济体制改革和体制改革的不相配套导致了目前医疗体系中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改革开放以后,原有的公费医疗被打破了,出现了拨款和政府资源的减少的客观现实。资源的减少导致部分医院被推向市场。没有一个良好的解决机制,同时各种行政干预太多。在进行了大规模的市场化改革后,市场的主体多元化,导致市场的扭曲。整个制度的设计没有把对这些问题的监管、平衡纳入进去,这是产生一切问题的根源。

有分析认为,这起事件折射出中国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问题。中国医患关系紧张,其根本原因是什么?横河说大规模的医患紧张关系跟中国特色的医疗改革、医疗产业化有直接关系。在大多数国家,医生是服务行业,是为病人服务的,在服务中,从专业角度,治病救人是第一位的。因为给予的是很好的服务,所以收入都比较高。但是中国的医疗产业化,淡化了医生治病救人的服务功能,强化了买卖关系。当然在其他国家也有这样情况,但是在其他国家是付费多少、享受多少服务。

在中国,这方面就比较弱,医疗产业化的结果就是在病人和医生之间不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是相对对立的紧张关系。就这个案例来说,有个很奇怪的问题,至少在美国,如果你向医生发出威胁,警方会马上介入,这属于刑事犯罪。

另外,更具体地说,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是以药养医,因为政府没有补贴,医院就想尽办法从病人那里找钱。中国的医生和药在一起,这在美国也不是这样的,医生和药是分开的系统,医生为你开这种药,是没有好处的。中国以药养医,就造成收入问题。

另外在中国,其他的服务跟不上,在这个案例中就存在这种问题,高龄晚期患者在美国会转入关怀医院去,已经不提供治疗,但是也会提供服务。但是这些制度都是表面现象,关键问题是,在中国大陆现在都是互害社会,无论是食品还是什么,做这种服务的人是不会消费自己的产品的。但是医疗部门的特征就是为病人服务的,和生命有关,和其他领域的互害关系相比,就更加突出。

有分析认为,这起事件折射出中国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问题。中国医患关系紧张,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横河说大规模的医患紧张关系跟中国特色的医疗改革、医疗产业化有直接关系。在大多数国家,医生是服务行业,是为病人服务的,在服务中,从专业角度,治病救人是第一位的。因为给予的是很好的服务,所以收入都比较高。

但是中国的医疗产业化,淡化了医生治病救人的服务功能,强化了买卖关系。当然在其他国家也有这样情况,但是在其他国家是付费多少、享受多少服务。

在中国,这方面就比较弱,医疗产业化的结果就是在病人和医生之间不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是相对对立的紧张关系。

就这个案例来说,有个很奇怪的问题,至少在美国,如果你向医生发出威胁,警方会马上介入,这属于刑事犯罪。

另外,更具体地说,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是以药养医,因为政府没有补贴,医院就想尽办法从病人那里找钱。中国的医生和药在一起,这在美国也不是这样的,医生和药是分开的系统,医生为你开这种药,是没有好处的。中国以药养医,就造成收入问题。

另外在中国,其他的服务跟不上,在这个案例中就存在这种问题,高龄晚期患者在美国会转入关怀医院去,已经不提供治疗,但是也会提供服务。但是这些制度都是表面现象,关键问题是,在中国大陆现在都是互害社会,无论是食品还是什么,做这种服务的人是不会消费自己的产品的。但是医疗部门的特征就是为病人服务的,和生命有关,和其他领域的互害关系相比,就更加突出。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法规司司长赵宁表示,这不是一起医疗纠纷问题,而是一起非常严重的刑事案件。为什么中国国家卫健委不认可这起事件源于医疗纠纷?去年,中国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说,尽管对医护人员的袭击看似令人担忧,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他说,2016年中国诊疗量为80亿,这一数字相当于世界总人口。而同期医疗争端为5万件,只占总量的很小一部分。因此,他的结论是中国不存在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

横河说从案子性质来说,当然是个刑事案件,而且是严重的刑事案件,但并不表示这不是医患纠纷,医患纠纷导致了刑事案件,这不能分开说。

医患之间的纠纷牵扯到几个问题,一个是怎么定性这个案例。在中国大陆有很多医闹的行为,很多已经是职业医闹了,职业医闹的案子多大程度上被定性为医患纠纷?很多没有解决的、被调节的纠纷既没有赔偿,也没有走刑事渠道,这其实是维稳思维在医疗界的反映。

案子越少越好,群体事件到了一定程度后,就不再报道或者上报了。官方数据有多大程度值得相信,是另一回事。

平均来说,美国的医患纠纷都是走的法律渠道,所以美国有保险,官司,用比较文明的方法来解决。中国不在法律或者申诉体系中,体系不完善,还是维稳思维。并不把这个作为社会上需要解决的矛盾。这种事情长期存在而不被重视,整个当局不把它作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内部系统的维稳需要。

《纽约时报》2018年发表过一篇长篇报道,讨论中国的医疗制度危机。(《纽约时报》:中国的医疗制度危机:排大队、“医闹”与不信任)这篇报道提到,中国80年代开始的经济改革,导致了中国整个医疗制度的解体,“政府补贴大幅削减,医院不得不想办法来创收。”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不是导致目前医疗制度出现一些严重问题的原因?

横河说医疗改革和经济改革存在同样问题,这是个整体的问题。中国的经济和中国的医疗都是两边占,既不是私有制,也不是公有制。

医疗在国际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国家包揽,福利国家是这样。美国是私有制,政府是调控作用。中国现在是两边占,经济上要求自己养自己,但是行政上就加以干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特色医疗体系,这种矛盾是不能用行政改革的方法来解决的。

医疗资源有分配不平等的问题。比如达到几级高干了,就全包并且医疗资源非常好,但是老百姓和中产阶级依靠医疗保险,到了一半的老百姓就很困难了。

医疗资源整体上看是缺乏,但是更严重的问题是分配不平衡。权贵集团不会放弃他们优厚的医疗待遇的。所有社会问题在中国大陆的医疗体系都落实到了医生和患者之间。患者不知道找谁,只能找给他治病的医生。这对医生来说很不公平,但是制度就是不希望你上交这种矛盾,也没有仲裁机构。

在中国,这些问题目前没法解决,比如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平,还有人才流动,人才流动也是同样的问题,就是它不是完全私有化,而是行政干预的私有化,这是最糟糕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