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中国患者新加坡就医 插队回诊室被斥:这不是中国(视频)

中国患者新加坡就医 插队回诊室被斥:这不是中国

文章来源: 澎湃新闻 于 2017-01-23 15:52:5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原标题:中国患者遭新加坡医生怒怼,看完病后还能回诊室询问医生吗?

最近,有一段视频在网上引起不少争论。视频中一名妈妈带着高烧不退的20个月大的女儿在新加坡一家诊所里就诊,却被新加坡医生怒怼了一句“这里不是中国!”

视频中的母亲是在拿完药离开后,由于不太确定药物的服用剂量,就返回诊所,进入诊室想要再询问一下医生,却遭到了医生的拒绝,发生争吵,最后还惊动了警方。

医生觉得,这名母亲不能随意闯进诊室问自己问题,虽然她的女儿发烧至39.5℃,但诊所里还有病情更严重的病人,都在排队等待。而女子的丈夫则认为,自己妻子只是关心女儿,担心理解错了药物剂量,而且无论如何,医生也不该说出“这里不是中国!我们这里是有规矩的”这样带有歧视性的话语。



视频录制者Paul Chong,是一名地道的新加坡人,而他的妻子是一名来自中国的新加坡移民。

视频传上网之后,有人说医生没素质,不该针对中国;有人说,这个医生不讲理,没弄清药量问一句也不耽误时间。当然,也有网友支持医生,表示不排队闯进去的确不对;医生说的话没有歧视,只是说出事实。

评论者都不是当事人,光看视频也很难真正了解前因后果。但针对患者走出诊室又返回诊室这个现象,的确有话可说。

在国内,看完病突然想到什么问题就直冲诊室询问医生的事情不在少数。就算是排队看病,也有不少患者习惯站在诊室里,等前面一位患者结束,就立马坐下询问。但在国外,这些都是不允许的,是“没规矩”的表现。

在鹿特丹医学院外科工作过四年的吴舟桥医生表示,这个视频迎合了一部分“不想排队”、“想插队提问”的人的心态。不少人认为,就问个问题耽误不了多少时间。但实际上,问题都是连环的,一般患者冲进诊室,永远不会只有一个问题。医生回答了一个,很可能还要接着回答后面的二、三、四、五个,耽误的真的不止几秒。

其实,“时间”并非这个问题的重点。不经同意就进入诊室的患者A,可能还会影响到已经在诊室里的患者B的心情。如果A不停提问,医生又要依次解释,有时又会引发A和B之间的矛盾。患者之间的冲突点,一方面是时间被侵占,另一方面就是“隐私”,这在国外格外重要,但在国内却被轻视。

一位上海的B超科医生告诉澎湃新闻,工作时间如果锁门检查,时不时就会传来响亮的拍门声,让医生速度快一点。如果不锁门,分分钟就有患者会冲进来。有一次,一个东北姑娘在母亲的陪同下做B超,做到一半,一名男患者突然就闯了进来。姑娘衣衫不整吓了一跳,她的母亲立马就和男患者吵了起来。这种情况,在医院里实在太常见。实际上,男患者的行为就是侵犯了姑娘的隐私。这情况要放在国外,或许又得惊动警察了。

在吴舟桥看来,国内外的就医秩序的确有很大差别。通常,国外的医生在看病时,会多问几句“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患者有一些疑问,在就诊过程中,医生都会解答。当然,也不可能说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拖着医生不放肯定也是不行的。

患者确定没有问题离开诊室之后,下一位患者便会接上,那这一次诊疗也就算结束了。如果突然又有疑问,就以用药的剂量为例,患者虽然不用再次排队,但至少也得经过同意之后才能进入诊室。这是最起码的规矩,也是最基本的尊重。

当然,这位新加坡医生如果不指名道姓说“中国”,只是提醒需要守规矩排队等候,或许也不至于引发这次事件。可当你被戳到痛脚却又无力反驳的时候,是否也该思考一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所谓入乡随俗,规矩是要遵守的,尊重也是相互的。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中国“最敢生”的地方,出现了
半小时2机坠海!中智库:美军南海行动"已达极限"2大原因曝
美国正流行“全家吃一隻鸡”省钱术 原因竟是…
洛杉矶19岁女网红突然死亡,刚移民美国4个月
疯狂抢黄金的年轻人,后悔了




24小时讨论排行

拜登发声:美国陷“黑暗日子” 民众勿因川普退缩
中国大妈佛罗伦萨怒斥大卫雕像:这是耍流氓!
共军最新航母被看扁?美退将:战力不及"美军50年老航母"
美退将评中国最强“福建号”:战力不及50年老航母6成
别高兴太早!华邮警告:美中协议仅是“1年缓刑”
特朗普:“很长时间内”都不想与加拿大总理见面
杨振宁离世,全网却开始追忆李政道的爱情
习近平:故宫要成为“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加州州长纽森承认:正考虑2028年竞选美国总统
川普拆白宫东厢 贝聿铭这设计被毁 CNN批“毁灭性破坏”
4200万美国人断粮危机 11月停发粮食券 各州炸锅!
两美军机堕毁非巧合?军事专家分析可能肇事原因
“党啊党,你为什么成了腐败的温床?”
美不课中国100%关税,北京延后管制稀土、买黄豆
从万篇讲话文章分析 习近平正处最强硬自信巅峰时刻
海鹰+超级大黄蜂 30分钟南海连坠2机 川普:燃油不良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中国患者新加坡就医 插队回诊室被斥:这不是中国

澎湃新闻 2017-01-23 15:52:53

原标题:中国患者遭新加坡医生怒怼,看完病后还能回诊室询问医生吗?

最近,有一段视频在网上引起不少争论。视频中一名妈妈带着高烧不退的20个月大的女儿在新加坡一家诊所里就诊,却被新加坡医生怒怼了一句“这里不是中国!”

视频中的母亲是在拿完药离开后,由于不太确定药物的服用剂量,就返回诊所,进入诊室想要再询问一下医生,却遭到了医生的拒绝,发生争吵,最后还惊动了警方。

医生觉得,这名母亲不能随意闯进诊室问自己问题,虽然她的女儿发烧至39.5℃,但诊所里还有病情更严重的病人,都在排队等待。而女子的丈夫则认为,自己妻子只是关心女儿,担心理解错了药物剂量,而且无论如何,医生也不该说出“这里不是中国!我们这里是有规矩的”这样带有歧视性的话语。



视频录制者Paul Chong,是一名地道的新加坡人,而他的妻子是一名来自中国的新加坡移民。

视频传上网之后,有人说医生没素质,不该针对中国;有人说,这个医生不讲理,没弄清药量问一句也不耽误时间。当然,也有网友支持医生,表示不排队闯进去的确不对;医生说的话没有歧视,只是说出事实。

评论者都不是当事人,光看视频也很难真正了解前因后果。但针对患者走出诊室又返回诊室这个现象,的确有话可说。

在国内,看完病突然想到什么问题就直冲诊室询问医生的事情不在少数。就算是排队看病,也有不少患者习惯站在诊室里,等前面一位患者结束,就立马坐下询问。但在国外,这些都是不允许的,是“没规矩”的表现。

在鹿特丹医学院外科工作过四年的吴舟桥医生表示,这个视频迎合了一部分“不想排队”、“想插队提问”的人的心态。不少人认为,就问个问题耽误不了多少时间。但实际上,问题都是连环的,一般患者冲进诊室,永远不会只有一个问题。医生回答了一个,很可能还要接着回答后面的二、三、四、五个,耽误的真的不止几秒。

其实,“时间”并非这个问题的重点。不经同意就进入诊室的患者A,可能还会影响到已经在诊室里的患者B的心情。如果A不停提问,医生又要依次解释,有时又会引发A和B之间的矛盾。患者之间的冲突点,一方面是时间被侵占,另一方面就是“隐私”,这在国外格外重要,但在国内却被轻视。

一位上海的B超科医生告诉澎湃新闻,工作时间如果锁门检查,时不时就会传来响亮的拍门声,让医生速度快一点。如果不锁门,分分钟就有患者会冲进来。有一次,一个东北姑娘在母亲的陪同下做B超,做到一半,一名男患者突然就闯了进来。姑娘衣衫不整吓了一跳,她的母亲立马就和男患者吵了起来。这种情况,在医院里实在太常见。实际上,男患者的行为就是侵犯了姑娘的隐私。这情况要放在国外,或许又得惊动警察了。

在吴舟桥看来,国内外的就医秩序的确有很大差别。通常,国外的医生在看病时,会多问几句“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患者有一些疑问,在就诊过程中,医生都会解答。当然,也不可能说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拖着医生不放肯定也是不行的。

患者确定没有问题离开诊室之后,下一位患者便会接上,那这一次诊疗也就算结束了。如果突然又有疑问,就以用药的剂量为例,患者虽然不用再次排队,但至少也得经过同意之后才能进入诊室。这是最起码的规矩,也是最基本的尊重。

当然,这位新加坡医生如果不指名道姓说“中国”,只是提醒需要守规矩排队等候,或许也不至于引发这次事件。可当你被戳到痛脚却又无力反驳的时候,是否也该思考一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所谓入乡随俗,规矩是要遵守的,尊重也是相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