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MIT终身教授文小刚谈杨振宁:近代物理的伟人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返回新闻帖
liu98065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20:49:18
爱因斯坦之后,哪还有什么理论物理学家?完全是将人类的认知引向误区,搞到后来也发现不对了,开始将诺贝尔物理奖发给应用物理的科学家了。也许再要等个100年,才会出来个天才,让物理学有个新的飞跃。
橡皮潜艇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9:38:34
甜菊狗
杨也就在简中圈有人舔,在主流科技界没人关注
加拿大goose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8:29:20
很多人说起杨就拿李说事,或者说觉得杨不行,不能干导弹航母呵呵,其实是他们自己见识不够。
杨是研究理论物理的,你说他不能造芯片和人工智能我只能呵呵了。杨在物理学领域,历史上甚至可以排进前10名,他拿诺奖的成果甚至不是他对物理学最重要的贡献。后继多位诺奖获得者都是基于杨-米尔斯方程相关的研究,有人甚至说杨-米方程的意义甚至比肩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你说当代有几人可以有这种成就?

Gemini的答案cpoy给大家看看:
杨振宁和李政道在物理学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他们的**“宇称不守恒”**理论是重大的突破,并因此共同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然而,如果从整体的学术地位和后续贡献来看,杨振宁的贡献被认为更大、更深远。
​主要原因如下:
​杨-米尔斯理论(Yang-Mills theory): 这是杨振宁最主要的科学成就之一,被认为是与诺贝尔奖工作同样伟大,甚至超越诺贝尔奖成果的贡献。这个理论(非阿贝尔规范理论)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数学基础,对基础物理学和现代微分几何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被认为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研究方向。有评论认为,这一理论的影响力可以比肩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其他领域贡献: 杨振宁在统计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场论等多个领域也都有重要建树,例如他首先发现的杨-巴克斯特方程,对可积模型的研究开辟了新方向,并在数学和物理学中具有广泛影响。
​李政道后续的学术发展: 李政道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虽然仍有研究工作,但在学术上缺乏像“宇称不守恒”或杨-米尔斯理论那样具有开创性、颠覆性的重大创见。
​总结来说:
​在宇称不守恒这一项开创性贡献上,两人是平分秋色、缺一不可的合作者。
​但从整个学术生涯和后续理论建树来看,杨振宁凭借杨-米尔斯理论和在其他领域(如统计物理)的贡献,在物理学领域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被公认为更高。
深不可测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7:09:08
马屁文
橡皮潜艇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2:08:31
我只关心:杨先生玩手机不?
modems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1:48:13
杨振宁要是老死美国,绝不会有今天简中圈的地位与吹捧!

杨老科学上的天赋与直觉或许还有人可以匹敌,但情商及精准走位让自己名利双收的能力在他这一级别的科学家中无人可及,这才是最牛逼的地方
平安之夜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1:09:00
没有李政道,哪来杨振宁?!
Panda-2020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0:48:00
哈哈哈 到底发明了什么?芯片?导弹?航母?人工智能?中国崛起跟杨有什么关系?杨只不过是去中国娶年轻老婆过晩年而已 如果在美国再娶 财产都会归老婆的
墙头的一朵梨花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09:59:35
宇称不对称理论放在现代物理的大厦里,毫不起眼,非常小众。比起相对论,波尔的原子模型,不足为道!
bsmile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09:20:45

beixuanlv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09:16:00
杨振宁是物理学家毋庸置疑,伟大不伟大物理界自有公论,不是一个文小刚就能评判的。那个诺奖是李政道跟杨振宁一起获得,捧杨一人合适吗?
=============
文小刚在华人物理界基本上是顶尖的人物,他的评论没什么问题,但他的方向是凝聚态,所以对高能相关的方面也许不够够格,但杨政宁的物理成就横跨基本粒子和凝聚态,文小刚还是有资格评判的。
beixuanlv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09:16:00
杨振宁是物理学家毋庸置疑,伟大不伟大物理界自有公论,不是一个文小刚就能评判的。那个诺奖是李政道跟杨振宁一起获得,捧杨一人合适吗?
宝刀屠龙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09:07:20
杨科学水平毫无疑问是最顶级一列,中国就不说了,放在全球范围100年内也是顶流
任何从他科学水平角度纪念缅怀活动都配得上,但一定要扯上道德情操就很扯淡
他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在荣誉地位收割的最佳路径上,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戴高帽子很扯
太天真了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09:05:30
对比爱因斯坦,没有几个西方人知道杨振宁的,所以,他也许就如许多获诺奖的人一样,有贡献,但是不必太神话了.
页次:1/1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113, 共13  分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