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峨眉山骡队失业:有些善心发错了地方

峨眉山骡队失业:有些善心发错了地方

文章来源: 南方周末 于 2025-08-09 09:13:3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只因“你多看了一眼”,峨眉山的骡队便告失业。

2025年8月初,媒体记者从四川峨眉山旅游公司获悉,目前峨眉山骡队已经暂停运输,骡队运输任务由无人机暂代。目前全山共三台无人机,往返于雷洞坪和中山区比较重要的寺庙、小吃点,前往中山区的无人机运载食用水、食物等物资,供游客使用;返回的无人机则会将游客产生的垃圾运出。

据说,无人机运输具有分钟级响应等优势,从山脚往雷洞坪运送急救药品40分钟就可以送达,而过去遇到天气不好至少需要两小时,这“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高山景区的三大难题:医疗急救物资‘上山慢’、生活补给‘成本高’、垃圾清运‘存隐患’”。另外,无人机运输过程中还可兼具防灾监测和生态守护等功能,这种“运输+监测”的复合模式,既减少了人力巡查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又提升了应急响应效率,实现了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

然而,新项目的成效如何、是否合乎群众需求,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在一份非常乐观、几乎溢出网页的快意之外,谁会关心骡队的命运,谁去过问靠骡队运输谋生的人们是何心情?

骡队下课,源于一场争议。此前,“峨眉山骡子负重攀爬石阶”相关视频在网络引发热议,不少网友评论称心疼负重的骡子。视频中,在雨中驮着矿泉水一步步登山的骡子,确实很辛苦。保护动物、让动物也能体面劳动的声音,这些年不绝于耳。不过,具体情境具体分析这个问题想必已在千百年间产生了不言而喻的答案:在人和动物的诸般关系中,这样的相互利用、相互成全所在多有——人给骡子食物与照顾,骡子为人工作、任劳任怨。

骡队的劳动表现当然不是那种充满高级感的,而是透着一种落后的色彩。就好比,马车和火车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别忘了,一些看似落后的“动物代劳”,依然有着相应的需求空间。迄今为止,马车依然没有真正绝迹,人们也在各种旅游场景中骑马,而骡队运输更是常常出现在容易被忽视的关节处。搜索网页可知,时至今日,还有不少人在追问骡队运输的价格和方式。新华社也曾报道过大山深处的“骡马运输队”,赞许其为提升山区电力供应能力,保障特色产业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坦率地说,随着新型运输技术——例如无人机运输技术——的普及,骡队运输在一些项目中可能会逐步退场。这个趋势不难觉察。但是否有必要人为干预,急切地让峨眉山的骡队退出,是很值得严肃思考的。

针对外界的争议,峨眉山景区工作人员此前曾回应,景区已采取多项措施规范骡子驮物行为,并正在积极引入科技手段逐步替代传统运输方式。应该说,这种回应照顾到了“要对骡子好一点”的民意。但工作人员也表示,骡子运输是山区历史形成的运输方式,涉及当地居民生计。目前,骡子所驮物资主要包括矿泉水、方便面等游客用品,以及山上木质建筑所需的木料,还有当地农民生活所需的柴米油盐等,“希望网友和游客能理性、正面看待这一过渡过程,景区既在保障运输需求,也在积极推进动物保护和科技升级”。

如今看来,有关方面还是在压力面前选择了最稳妥的选项。骡子在被保护的同时,也被“踢出界”,一个古老的行业在峨眉山消失了。

一位网友用苍凉的语调跟帖称:“千百年了骡马一直用苦力换口饭吃,没想到不是累死而是莫名失业要待宰了。”这个担心并不多余,在民间,骡子素以吃苦耐劳获得一份生存空间。如果它们不再被需要,它们将去向哪里,可以想见。有几个人会养着不能劳动赚钱的骡子呢?而骡队的背后,则是以骡队运输为生的当地居民。他们的前途也会变得暗淡,谁都知道,长期以来,骡队运输在峨眉山已经成为一道风景线,其对峨眉山这块“劳作之地”的依赖度是很大的,另寻他处“创业”的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不忍心而希望叫停某些传统劳动方式,这是一种流行。近年来,“女子雇轿抬狗上山”“网红博主坐轿子上山被网暴”等事件一再掀起公众情感涟漪。可在不少网友希望叫停这种所谓“残忍登山方式”的背后,也有轿夫们发出的微弱的反对声——“求求你不要让我失业”。

表现同情心很容易、很直观,但要知道世上还有一个词叫“同理心”。若是在不了解民情民意的情况下,贸然提出和实施决绝之策,一定会误伤到你本不想伤害的人。我相信此刻,离开峨眉山的那些骡队的管理者或从业者,一定会在嗟叹、伤心不已。他们的迷茫和痛苦,不该被无视。

然而,这种反思有时很难在公共空间展开,指责传统谋生方式“冒犯”的调子总是很高。有意思的是,前不久,据说因一位游客投诉所骑公驴敏感部位过于凸显,黄河壶口瀑布景区一度给公驴特殊部位加上了“遮羞罩”。这种对于动物本能的无知和漠视,令人喷饭。当然,相关部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并无被投诉一事。但此后,在短视频平台搜索“壶口瀑布骑驴”,也已看不到新内容,不知道项目是否消失。假如因为某些游客的“视线洁癖”而毁掉一个当地人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项目,那可真的是让人笑不出来的笑话。

无论是“善待骡子”还是“管住驴子”,出发点不能说不好,但善心发错了地方也可能变成坏事。这种意识的执拗和扭曲,让我想到那位因为无戏可拍而跑去泰山做陪爬的某演员,且为之捏把汗。长相英俊的他倒是没有提供任何“动物代劳”,但是背人登山不也是一种施展蛮力且很原始的谋生方式吗?不也很“残忍”吗?为什么不能开发无人机载人上山项目呢?干脆把“陪爬”一块禁了?拜托,真要关心民生、体恤悲苦,就不要再“何不食肉糜”,不要再给底层谋生者添乱了。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中美航班即将剧变!但还有一个更大的隐患
BBC:中共四中全会释出的三个讯息
Katy Perry公开与加拿大前总理恋情:看完表演两人牵手出门
川普骂“史上最烂照片” 《时代》封面换了张帅照
从坟墓里伸出的指控再次指向安德鲁王子,爆出新一波丑闻




24小时讨论排行

普丁大赞无敌!俄成功试射"海燕"新型核动力巡弋飞弹
痛批川普是「暴君」贺锦丽:我可能再战白宫!
稀土真的是中国卡美国西方脖子的“核选项”吗?
28秒穿越死亡线 解放军首曝机器狼抢滩杀敌画面
加州州长纽森承认:正考虑2028年竞选美国总统
北京三里屯“勇士”再现 挂布条痛斥共产党“邪教”
经济学人:一旦美国撒手不管 台湾能有什么B计划?
美中谈判"几乎完成协议",美贸易代表:可交川习签署
拆白宫东翼化为瓦砾! 川普“豪宴厅”募资名单曝光
班农指川普将“做多一届总统”:内部圈子已有计划
贝森特预计:中国稀土管制会延后1年实施
剑指中国!川普组建“黄金舰队” 考虑重拾“战舰概念”
中国女行李箱猛撞日本男 她竟冷漠离开 后续演变成…
美不课中国100%关税,北京延后管制稀土、买黄豆
西方舆论:中国正赢得贸易战 “中美大和解”不会发生
Meta大裁员 华人AI科学家惨遭解雇 X上公开炮轰!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峨眉山骡队失业:有些善心发错了地方

南方周末 2025-08-09 09:13:39

只因“你多看了一眼”,峨眉山的骡队便告失业。

2025年8月初,媒体记者从四川峨眉山旅游公司获悉,目前峨眉山骡队已经暂停运输,骡队运输任务由无人机暂代。目前全山共三台无人机,往返于雷洞坪和中山区比较重要的寺庙、小吃点,前往中山区的无人机运载食用水、食物等物资,供游客使用;返回的无人机则会将游客产生的垃圾运出。

据说,无人机运输具有分钟级响应等优势,从山脚往雷洞坪运送急救药品40分钟就可以送达,而过去遇到天气不好至少需要两小时,这“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高山景区的三大难题:医疗急救物资‘上山慢’、生活补给‘成本高’、垃圾清运‘存隐患’”。另外,无人机运输过程中还可兼具防灾监测和生态守护等功能,这种“运输+监测”的复合模式,既减少了人力巡查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又提升了应急响应效率,实现了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

然而,新项目的成效如何、是否合乎群众需求,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在一份非常乐观、几乎溢出网页的快意之外,谁会关心骡队的命运,谁去过问靠骡队运输谋生的人们是何心情?

骡队下课,源于一场争议。此前,“峨眉山骡子负重攀爬石阶”相关视频在网络引发热议,不少网友评论称心疼负重的骡子。视频中,在雨中驮着矿泉水一步步登山的骡子,确实很辛苦。保护动物、让动物也能体面劳动的声音,这些年不绝于耳。不过,具体情境具体分析这个问题想必已在千百年间产生了不言而喻的答案:在人和动物的诸般关系中,这样的相互利用、相互成全所在多有——人给骡子食物与照顾,骡子为人工作、任劳任怨。

骡队的劳动表现当然不是那种充满高级感的,而是透着一种落后的色彩。就好比,马车和火车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别忘了,一些看似落后的“动物代劳”,依然有着相应的需求空间。迄今为止,马车依然没有真正绝迹,人们也在各种旅游场景中骑马,而骡队运输更是常常出现在容易被忽视的关节处。搜索网页可知,时至今日,还有不少人在追问骡队运输的价格和方式。新华社也曾报道过大山深处的“骡马运输队”,赞许其为提升山区电力供应能力,保障特色产业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坦率地说,随着新型运输技术——例如无人机运输技术——的普及,骡队运输在一些项目中可能会逐步退场。这个趋势不难觉察。但是否有必要人为干预,急切地让峨眉山的骡队退出,是很值得严肃思考的。

针对外界的争议,峨眉山景区工作人员此前曾回应,景区已采取多项措施规范骡子驮物行为,并正在积极引入科技手段逐步替代传统运输方式。应该说,这种回应照顾到了“要对骡子好一点”的民意。但工作人员也表示,骡子运输是山区历史形成的运输方式,涉及当地居民生计。目前,骡子所驮物资主要包括矿泉水、方便面等游客用品,以及山上木质建筑所需的木料,还有当地农民生活所需的柴米油盐等,“希望网友和游客能理性、正面看待这一过渡过程,景区既在保障运输需求,也在积极推进动物保护和科技升级”。

如今看来,有关方面还是在压力面前选择了最稳妥的选项。骡子在被保护的同时,也被“踢出界”,一个古老的行业在峨眉山消失了。

一位网友用苍凉的语调跟帖称:“千百年了骡马一直用苦力换口饭吃,没想到不是累死而是莫名失业要待宰了。”这个担心并不多余,在民间,骡子素以吃苦耐劳获得一份生存空间。如果它们不再被需要,它们将去向哪里,可以想见。有几个人会养着不能劳动赚钱的骡子呢?而骡队的背后,则是以骡队运输为生的当地居民。他们的前途也会变得暗淡,谁都知道,长期以来,骡队运输在峨眉山已经成为一道风景线,其对峨眉山这块“劳作之地”的依赖度是很大的,另寻他处“创业”的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不忍心而希望叫停某些传统劳动方式,这是一种流行。近年来,“女子雇轿抬狗上山”“网红博主坐轿子上山被网暴”等事件一再掀起公众情感涟漪。可在不少网友希望叫停这种所谓“残忍登山方式”的背后,也有轿夫们发出的微弱的反对声——“求求你不要让我失业”。

表现同情心很容易、很直观,但要知道世上还有一个词叫“同理心”。若是在不了解民情民意的情况下,贸然提出和实施决绝之策,一定会误伤到你本不想伤害的人。我相信此刻,离开峨眉山的那些骡队的管理者或从业者,一定会在嗟叹、伤心不已。他们的迷茫和痛苦,不该被无视。

然而,这种反思有时很难在公共空间展开,指责传统谋生方式“冒犯”的调子总是很高。有意思的是,前不久,据说因一位游客投诉所骑公驴敏感部位过于凸显,黄河壶口瀑布景区一度给公驴特殊部位加上了“遮羞罩”。这种对于动物本能的无知和漠视,令人喷饭。当然,相关部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并无被投诉一事。但此后,在短视频平台搜索“壶口瀑布骑驴”,也已看不到新内容,不知道项目是否消失。假如因为某些游客的“视线洁癖”而毁掉一个当地人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项目,那可真的是让人笑不出来的笑话。

无论是“善待骡子”还是“管住驴子”,出发点不能说不好,但善心发错了地方也可能变成坏事。这种意识的执拗和扭曲,让我想到那位因为无戏可拍而跑去泰山做陪爬的某演员,且为之捏把汗。长相英俊的他倒是没有提供任何“动物代劳”,但是背人登山不也是一种施展蛮力且很原始的谋生方式吗?不也很“残忍”吗?为什么不能开发无人机载人上山项目呢?干脆把“陪爬”一块禁了?拜托,真要关心民生、体恤悲苦,就不要再“何不食肉糜”,不要再给底层谋生者添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