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给中国人一个炉子,可以烤了这个世界!(图/视频)

给中国人一个炉子,可以烤了这个世界!

文章来源: 环球人物 于 2018-07-19 13:27:1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最近有一部关于烧烤的纪录片火了!

不知道你们看过没?反正环环是看得欲罢不能……

片子在豆瓣评分高达9分↓↓

在B站的播放量达到了2120万,光弹幕就有45万(目前仍在增长中……)↓↓

它的出现,仿佛在提醒人们,唯有烤串,才是属于深夜的味道……

“夜幕降临,人们开始渴望美好而放松的一餐。”主角们也开始悉数登场……

掉落的啤酒瓶盖↓↓

烤炉架边上的葱花、辣椒末和盐粒↓↓

还有那摊主和顾客↓↓

一切都是恰到好处。

有人说,只有中国人才会在吃上面这么有研究。毕竟上下文明五千年,咱们也吃吃喝喝了五千年。在石器时代,火让食物有了不一样的味道,而在现代,火更让漆黑的深夜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人生一串》共6集,只讲烤串。在制作人员名单中,出现最多的一个人是陈英杰。他既是导演又是编剧,几乎走遍了全国。“我们绝不用评分软件找‘音乐烤吧’之类的店,我们更想找到最具当地烧烤特色、有市井生活气息,且真正被当地人认可的烧烤小摊。”

2017年1月16日,一切准备就绪,陈英杰带着老婆和娃,还有制片人岳明,从北京出发,一路驱车向东北,开始寻找片子里需要的烧烤摊。陈英杰负责找线索、沟通,老婆负责开车,制片人负责拍照、写公众号,6岁儿子在家没人看管,就带出来长长见识。

他们先是来到了辽宁省葫芦岛兴城,龙禹烧烤的龙哥接待了他们。

五花肉卷金针菇、干豆腐卷大葱、东北烤茧蛹、丹东黄蚬子、鸡头凤爪……就着一桌子辽宁味儿的烧烤,他们和龙哥一见如故,把酒话人生,聊天到很晚。就这样,素材有了。

最终,因篇幅有限,第一站的龙哥没选入成片,这让陈英杰心里过意不去。像龙哥这样的摊主有很多,每一个摊主,都有一手绝活,也有一肚子故事,他们虽不是什么大人物,但是和他们聊天,可以让你尝遍人生的酸甜苦辣。

“有朋自远方来”,是每个摊主的生意经。摊主们做烧烤生意的出发点不同,有的人是想做老板,有的人是喜欢,而有的人只是为了谋生。当然,如果味道不好,那一定难以维持下去。

在中国,深爱烧烤的人不在少数,但看了《人生一串》,连这些资深吃货们都得感慨:自己见的世面太少了!

烤蚕蛹、烤脑花,是暗黑界的入门级食物↓↓

而烤青蚕↓↓

烤蛾子↓↓

烤猪眼睛↓↓

这些暗黑料理界的翘楚,真得有勇气才能品尝了。

烧烤看似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实则藏着老板们的匠人精神。无论烧烤摊是大是小,老板们对待食材从不含糊,一定要亲自挑选。

在西昌,一个嗜酒如命的老板,坚持用海拔2000米以上生长的凉山小猪和传统火盆,才能做出好吃的带皮烤凉山小猪肉↓↓

在锦州,烤豆腐卷出名的师傅,只选老张家的豆皮。别家会把最香的豆皮挑出来单买,老张却从不动这个心思,靠着一双手不断发力,泼出了又薄又香的豆皮↓↓

有一对湖南父子,十几年来一直操持着无名小摊。这里的烤韭菜嫩得出水,全因老板在烤前将韭菜蘸了水,引得隔壁社区的姑娘踏月而来↓↓

一位吃了孜然会胃疼的师傅,愣是练就光用鼻子就能闻出烤羊蹄绝佳配料的绝技。别家羊排烤三四分钟,他非要烤10分钟,因为吃好了客人还会来↓↓

还有昆明无人不知的烤鸡脚尹大姐,镜头里的她满脸写着不满意,直接吐槽送货的人:“你这都什么东西?不行不行!”↓↓

这样的故事,讲上几天几夜也讲不完。他们对食材和味道的坚持,有时连家人也不能理解。但正是因为他们的坚持,让走遍五湖四海的游子有了怀念的味道。“在外面想家,除了想我妈就是想吃肉,那么大一块肉!”“在外面吃再多再好,也没有家乡味。”更或者,你可能不记得班主任的名字,却记得校门口烧烤摊老板的名字……

做夜晚出摊的烧烤摊,是个辛苦活。客人放下签子,擦擦嘴,一脸的满足离开,摊主们则收拾桌子准备迎接下一桌客人。这种起早贪黑的工作,如果不是热爱这一行,很少有人能坚持下来。

有时累到想放弃,只是因为顾客的一句“回什么家啊,这里就是我家”,便收起关闭烧烤摊的念头。有的摊子一开就是二十几年,期间客人们毕业、工作、结婚、生子……有的人还会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品尝记忆中的味道。

不知何时,烧烤成了一种传承,这种草根式的生活情怀,在一串串签子中留存。

若说一个城市中,哪家的烧烤味道最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无论你今天的心情是喜也好,悲也好,烧烤摊都会一如既往地出现在老地方。路过摊位,一天的烦心事都随着黑夜里飘起的烟气,飞得烟消云散。

三五好友,在光线幽暗的路灯下,围坐在小桌边,就着夜色,把酒言欢,敞开心扉,那叫一个有滋味儿。

正如片子一开始说的:“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而这世上最俗气却又最让人热泪盈眶的,恐怕就是人间的烟火。

作者:二水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美印裔老板逼员工做500俯卧撑领工资 最终死于…
最特殊的帝都:莫斯科有多富?俄罗斯有多穷?
确诊癌症晚期七年后,被创新药改变的人生
孕期服泰诺导致儿童自闭?德州起诉2家制药公司
悬赏近1亿!福建老板“身价”超过本·拉登




24小时讨论排行

川普高市早苗“恩爱秀” 十张亲密图 中媒直呼刺眼
“除了大豆,美国人竟还想中美谈跨国收养议题”
谈判之外 纽时:习近平设法让川普对台湾议题表态
美众议长:无足够时间修宪,特朗普难获第三个总统任期
手持导弹玩偶引发争议 中国花滑选手遭国际滑联调查
80岁老妇搭豪华邮轮 遭丢包荒岛惨死 竟没人发现
川习会前释善意?中国恢复采购美国大豆
高市早苗宴请川普 菜单曝光:体现对川普百般示好
川习会倒数!CNN:不论结果如何北京都赢了
川普高市同搭“陆战队1号” 秀合照 日本民众沸腾
不论结果如何"对习近平已是胜利",CNN点出川习会1关键
强者友好的地方,谁又不是连滚带爬
德媒:退缩中的特朗普 现在已经别无选择
访韩时获赠一顶金色王冠,特朗普:这非常特别
川普如何实现“第三任期”?美媒总结四种可能路径
不确定是否会谈到台湾 川普:台湾就是台湾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给中国人一个炉子,可以烤了这个世界!

环球人物 2018-07-19 13:27:11


最近有一部关于烧烤的纪录片火了!

不知道你们看过没?反正环环是看得欲罢不能……

片子在豆瓣评分高达9分↓↓

在B站的播放量达到了2120万,光弹幕就有45万(目前仍在增长中……)↓↓

它的出现,仿佛在提醒人们,唯有烤串,才是属于深夜的味道……

“夜幕降临,人们开始渴望美好而放松的一餐。”主角们也开始悉数登场……

掉落的啤酒瓶盖↓↓

烤炉架边上的葱花、辣椒末和盐粒↓↓

还有那摊主和顾客↓↓

一切都是恰到好处。

有人说,只有中国人才会在吃上面这么有研究。毕竟上下文明五千年,咱们也吃吃喝喝了五千年。在石器时代,火让食物有了不一样的味道,而在现代,火更让漆黑的深夜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人生一串》共6集,只讲烤串。在制作人员名单中,出现最多的一个人是陈英杰。他既是导演又是编剧,几乎走遍了全国。“我们绝不用评分软件找‘音乐烤吧’之类的店,我们更想找到最具当地烧烤特色、有市井生活气息,且真正被当地人认可的烧烤小摊。”

2017年1月16日,一切准备就绪,陈英杰带着老婆和娃,还有制片人岳明,从北京出发,一路驱车向东北,开始寻找片子里需要的烧烤摊。陈英杰负责找线索、沟通,老婆负责开车,制片人负责拍照、写公众号,6岁儿子在家没人看管,就带出来长长见识。

他们先是来到了辽宁省葫芦岛兴城,龙禹烧烤的龙哥接待了他们。

五花肉卷金针菇、干豆腐卷大葱、东北烤茧蛹、丹东黄蚬子、鸡头凤爪……就着一桌子辽宁味儿的烧烤,他们和龙哥一见如故,把酒话人生,聊天到很晚。就这样,素材有了。

最终,因篇幅有限,第一站的龙哥没选入成片,这让陈英杰心里过意不去。像龙哥这样的摊主有很多,每一个摊主,都有一手绝活,也有一肚子故事,他们虽不是什么大人物,但是和他们聊天,可以让你尝遍人生的酸甜苦辣。

“有朋自远方来”,是每个摊主的生意经。摊主们做烧烤生意的出发点不同,有的人是想做老板,有的人是喜欢,而有的人只是为了谋生。当然,如果味道不好,那一定难以维持下去。

在中国,深爱烧烤的人不在少数,但看了《人生一串》,连这些资深吃货们都得感慨:自己见的世面太少了!

烤蚕蛹、烤脑花,是暗黑界的入门级食物↓↓

而烤青蚕↓↓

烤蛾子↓↓

烤猪眼睛↓↓

这些暗黑料理界的翘楚,真得有勇气才能品尝了。

烧烤看似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实则藏着老板们的匠人精神。无论烧烤摊是大是小,老板们对待食材从不含糊,一定要亲自挑选。

在西昌,一个嗜酒如命的老板,坚持用海拔2000米以上生长的凉山小猪和传统火盆,才能做出好吃的带皮烤凉山小猪肉↓↓

在锦州,烤豆腐卷出名的师傅,只选老张家的豆皮。别家会把最香的豆皮挑出来单买,老张却从不动这个心思,靠着一双手不断发力,泼出了又薄又香的豆皮↓↓

有一对湖南父子,十几年来一直操持着无名小摊。这里的烤韭菜嫩得出水,全因老板在烤前将韭菜蘸了水,引得隔壁社区的姑娘踏月而来↓↓

一位吃了孜然会胃疼的师傅,愣是练就光用鼻子就能闻出烤羊蹄绝佳配料的绝技。别家羊排烤三四分钟,他非要烤10分钟,因为吃好了客人还会来↓↓

还有昆明无人不知的烤鸡脚尹大姐,镜头里的她满脸写着不满意,直接吐槽送货的人:“你这都什么东西?不行不行!”↓↓

这样的故事,讲上几天几夜也讲不完。他们对食材和味道的坚持,有时连家人也不能理解。但正是因为他们的坚持,让走遍五湖四海的游子有了怀念的味道。“在外面想家,除了想我妈就是想吃肉,那么大一块肉!”“在外面吃再多再好,也没有家乡味。”更或者,你可能不记得班主任的名字,却记得校门口烧烤摊老板的名字……

做夜晚出摊的烧烤摊,是个辛苦活。客人放下签子,擦擦嘴,一脸的满足离开,摊主们则收拾桌子准备迎接下一桌客人。这种起早贪黑的工作,如果不是热爱这一行,很少有人能坚持下来。

有时累到想放弃,只是因为顾客的一句“回什么家啊,这里就是我家”,便收起关闭烧烤摊的念头。有的摊子一开就是二十几年,期间客人们毕业、工作、结婚、生子……有的人还会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品尝记忆中的味道。

不知何时,烧烤成了一种传承,这种草根式的生活情怀,在一串串签子中留存。

若说一个城市中,哪家的烧烤味道最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无论你今天的心情是喜也好,悲也好,烧烤摊都会一如既往地出现在老地方。路过摊位,一天的烦心事都随着黑夜里飘起的烟气,飞得烟消云散。

三五好友,在光线幽暗的路灯下,围坐在小桌边,就着夜色,把酒言欢,敞开心扉,那叫一个有滋味儿。

正如片子一开始说的:“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而这世上最俗气却又最让人热泪盈眶的,恐怕就是人间的烟火。

作者:二水